幾年前曾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義大利電影的介紹,覺得好像還蠻好看的,就記下片名,到現在才看。

  平常很少看愛情片,一個原因是本身對這類電影興趣不高,再者是好萊塢的愛情片往往與喜劇結合,不用看就能猜到結局──男女主角開心在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劇情架構和結局都可預測,模式也固定,不太會有不同的敘述方式或視角出現。如果要看比較不一樣的愛情片,通常要從其他劇情片找,但也不是出現在其他類型電影的愛情就一定好看,俗辣的不在少數。總之,要單純以愛情為主題,又要有特色且好看的電影不多。不過這部片比較特別,雖然男女主角是師生戀 + 老牛吃嫩草,但導演用視覺語言和劇情安排把「情」這個主題說得很好,也傳達了「至死不渝」的意念。

  電影講述天文學系的已婚教授愛德與博士生艾美相戀,兩人在一起六年仍然火花不減。艾美知道自己是第三者,但她無意破壞愛德的家庭,不圖財產和名分,只希望能與愛德多相處一點時間;艾德則是傾盡所有去愛這個學生。兩人間的愛火濃烈而不剛猛,充滿溫柔、幽默與文質彬彬,大概是兩人都是學術出身的緣故。老教授既是女學生的情人也是她的精神導師,除了談戀愛以外也會適時給她必要的安慰和引導,同時提醒她在學業上保持努力。跟老牛談戀愛都有個風險,就是老牛病死的機率很高,在一起的時間會比一般情侶短;若是嫁給老牛,還得在老牛生病時當他的看護。好在女主角只是婚外情,省去了當看護的麻煩,加上老牛有意隱瞞病情,愛她愛到只願意讓她看到最好的一面,兩人的愛情品質才得以維持。片中對於教授為何外遇沒有說得很清楚,看起來他跟家人的關係沒有很糟,大概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養家生活,妻子不如外面年輕的紅粉知己知情解意,在義大利離婚又有點麻煩,乾脆直接外遇比較方便。

  愛德的噩耗讓艾美痛不欲生,奇異的是愛德死後,各類信件和訊息還是照常發送。這對收到的人來說肯定覺得奇怪,但看官想一想想想就可以猜到這是愛德生前精心策畫的結果。除非電影要走「穿越陰陽愛上你」這種路線,不然死者是不會從陰間寄信的。愛德極為瞭解艾美,又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便開始準備要給艾美的大量書信和影片,然後請人在指定時間將這些東西送給艾美。即使他死了,還是能給艾美陪伴的感覺。這是很貼心的舉動,雖然實際上來說很誇張,因為一般人不太可能預知死後的事情和發生的時間點,但愛德窮盡一切力量做到這點,而且發送訊息的時間點都是艾美需要他的時候。片名 Correspondence 就有信件、信函、互通書信聯絡的意思,而且指的是信件(letter)而非電子郵件,也就是愛德寄給艾美的手寫信件。手寫信件在現代算是難得的書信,因為這種信件早已被電子郵件和即時訊息取代,但比起電子郵件,手寫信件傳達的情感更為豐富,還可看出字跡美醜、寫作之人的手寫功力和寫作時的用心程度。以愛德的年紀,確實是像老教授做的事情。

  雖說電影中大部分的信件都是透過活人傳達,但楓葉與動物傳情卻是冥冥中的安排,尤其是那楓葉,簡直就是愛德的化身──空中落下的楓葉貼在窗戶上輕輕拍打窗戶,猶如對艾美輕輕落下幾吻;狗兒深情款款的凝視,好似愛德要把艾美的面容烙印在自己的眼珠上;伴火車直行的飛鷹,像是趕來道別──這些都是已回歸天地的情人透過萬物發出的訊號和訴說。導演還善用其他的藝術媒材來刻畫主角之間的連結與其內心世界,如表演藝術和雕像,甚至透過雕像藝術家的敏銳眼光觀察到女主角失去摯愛的痛苦,這點還蠻棒的。策畫者平常要有足夠的藝術訓練、底子和美感,才能想到在電影中運用這些視覺元素串聯場景、劇情和人物的內心。在重新聯絡上「愛德」後,艾美跟隨愛德的引導,解決了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矛盾。雖然還是思念愛德,但由於心底的疙瘩已除去,對愛德在心理上的依賴也降低不少。愛德就這麼用書信和影片一直陪伴艾美到畢業為止。我是不覺得女主角在經歷這些後能在短時間內拿到博士學位順利畢業,因為依片中時間,女主角重新開始念書,也就是她和「愛德」重新聯絡的時間,離畢業典禮只有四個月左右。即使女主角本來成績很好,愛德也有幫她在圖書館找書,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博士論文,還是說不過去,除非本來就快寫好了,但看起來不是這樣,而且她還要打工賺錢、整理被小偷偷成一團凌亂的房子和粉刷住處牆壁,雜事就夠忙了哪可能這麼快生出論文。不過論文結尾那幾句話無論對電影還是論文(雖然不知道論文內容如何)來說都是很好的總結,也與故事整體相呼應。

  已故之人的陪伴終有盡頭。如同論文一般,愛德在最後的影片中為自己的情感做了總結,也為這段至死不渝的感情畫上句點。愛德知道自己不可能和艾美走到最後,能夠陪伴到這一步已經超乎太多人的想像。這樣為對方設想一切的陪伴方式,只有用情至深者才能做到。這種方式即使用在親情、友情和其他情分上,也很令人嚮往和留戀,只是用在愛情上看起來更偉大一些,更迷人一點。艾美也知道自己必須放下,事實上她在後期就已經漸漸放下了,因為在她和愛德「和好」後,愛德對她做事時間點的預測就漸漸不準,這是兩人即將分道揚鑣的暗示,直到她知道不會再收到愛德的任何音訊後,她換了電話。愛德預測她會愛上同齡男子是準確的,這點他應該生前就觀察到了,也很好預知。畢竟陰陽相隔,再怎麼愛也不可能殉葬。傷心過後,其他活人的陪伴才是真的。

  音樂部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配樂,是手機鈴聲,電影用這個鈴聲把觀眾訓練到像寵物聽到鈴聲就知道要吃飯一樣──一聽到這鈴聲,就知道男方有傳訊。這鈴聲堪稱此片的代表聲,即使有其他音樂你也很難記得,不過我覺得這鈴聲還蠻好聽的,跟電影很合,女主角的電腦桌面我也覺得蠻好看的。跟其他愛情片不一樣的是,這部片沒有床戲,但是有全身裸露戲,裸露是為其他原因。電影講述的愛情屬雋永綿長型,而非轟轟烈烈和大起大落,喜歡刺激、床戲或一般愛情電影裡的挑逗場面者會失望。委託他人在自己死後不停傳訊和寄信的方式雖扯,但這種方法確實對帶生者走出痛苦的思念有很大的助益。除去手寫信件不說,電子郵件、手機訊息和影片都是現代媒體才能做到的事,這是將科技用在愛情上的技巧,將來說不定會有 AI 模仿生者傳訊的情況出現,不過會造成什麼問題,就是另一部電影的題材了。這部片沒有反派,運鏡的方式普通,對喜歡看正反派互鬥或花俏鏡頭的人來說可能平淡了點,但我從頭看到尾都沒有不耐之處。有個地方說不通的是,愛德有個兒子,看起來頂多十歲,女兒則比艾美還大三個月。片中沒有提過愛德的年齡,以這部片上映時的演員年紀來看,男主角已經 68 歲,這個年紀的元配不可能生下這麼小的兒子,除非男的曾經再娶,而且娶的也是嫩草,或是先前就外遇生了小孩。電影沒交代兒子和女兒是否同一個母親,可能男的有吃嫩草的習慣,只是最後六年吃的嫩草特別對味。女主角要在兼顧學業、打工和愛情的情況下順利畢業我是不相信,而且博士的學費肯定要價不斐,很懷疑哪來的收入支撐,除非是靠學貸、全額獎學金、家境優渥,或是進入免學費的學校,光靠打工不可能付得出來。女主角跟老教授在一起的六年,很可能就是她念博士班的時間(片中沒提她念幾年。在國外,某些博士念超過五年是很正常的)。畢業往往象徵曲終人散,這可能是電影安排女主角拿到博士學位的原因。對象已死、學位已得,這段情也就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心得
    全站熱搜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