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義大利電影的介紹,覺得好像還蠻好看的,就記下片名,到現在才看。

  平常很少看愛情片,一個原因是本身對這類電影興趣不高,再者是好萊塢的愛情片往往與喜劇結合,不用看就能猜到結局──男女主角開心在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劇情架構和結局都可預測,模式也固定,不太會有不同的敘述方式或視角出現。如果要看比較不一樣的愛情片,通常要從其他劇情片找,但也不是出現在其他類型電影的愛情就一定好看,俗辣的不在少數。總之,要單純以愛情為主題,又要有特色且好看的電影不多。不過這部片比較特別,雖然男女主角是師生戀 + 老牛吃嫩草,但導演用視覺語言和劇情安排把「情」這個主題說得很好,也傳達了「至死不渝」的意念。

文章標籤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電影第一集的簡介,覺得劇情很不錯就找來看了,結果的確沒令人失望。隨後發現還有第二集,也找來看,同樣沒失望。兩部片的整體品質可以說超越一般 B 級片的水準,每個環節都有被用心對待。

暫時停止呼吸 – Don't Breathe(2016)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保羅安德森的第六部惡靈古堡電影上映時,康斯坦丁影業就發布這系列會重拍的消息。如今重拍版上映,號稱忠於原作。看了以後,實在無法同意電影公司的說法。忠於原作的意思是重現原始角色和故事,在重現過程中因應媒體的不同(改編都是跨媒體,如小說轉電影、電玩轉電影、電影轉小說,每種媒體的專長不同),做出合理的劇情調整與延伸,刪掉原作不合理、過長或細瑣的部分。如果要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只有角色名稱和場景一樣的話,也就不用打著原作的旗號了。假如《傲慢與偏見》的電影把伊莉莎白變成一個喜歡韋克翰的黑人,達西先生變成廢材或笨蛋,還叫《傲慢與偏見》嗎?這部片的角色和故事跟遊戲差太多,忠於原作的只有場景和怪物。

  (以下提到的遊戲皆為原始版,若為重製版會加上「重製版」。)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戲院看鬼片的次數很少,因為這種片子都差不多,題材大都牽涉到詛咒和復仇,而且這類電影感覺不太需要進戲院看。會看這部片是因為拿到兌換劵又有空檔,加上受到疫情影響,沒什麼好片,就隨便挑一部看看。此片由《蝴蝶效應》的導演艾瑞克·布萊斯(Eric Bress)執導,內容比想像中好,安排的轉折也不錯,可惜沒有結局。

  故事講述二戰末期,五個美國大兵奉命前往一座豪宅駐紮,這座宅邸是前納粹指揮中心。五人到達後,前一班駐紮人員匆匆辦完交接就離去,他們直覺不對勁,卻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幾個人在宅邸裡閒逛,沒想到大白天就遇到靈異事件,弄得他們晚上無法安心睡覺。隨著靈異現象頻繁出現,幾個人才發現這棟豪宅根本是惡靈古堡,先前住的一家四口因保護猶太人全被納粹所殺,而這群怨靈不得安息,不僅在屋子裡作祟,還把路過的德軍引來與他們作戰,造成他們一人傷亡。剩下的四人試圖到別處駐紮,卻一直原路打轉,被迫返回宅邸。他們設法找到怨靈的屍體幫忙安葬,希冀這樣做能安撫被害人,沒想到非但不能讓怨靈安息,反增強怨靈的力量。陷於困局中的四人不知該怎麼辦,只能盡力對抗……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idden Object Game,簡稱 HOG,字面上是「隱藏物件遊戲」,實際上是在特定畫面尋找物品的遊戲。這類遊戲著重劇情和解謎,玩法結合解謎與尋物。所謂的尋物是遊戲場景中會出現發光的地方,進入後會看到畫面堆滿雜物,畫面底部有物品清單。玩家要在雜物中找出所有清單中的物品,找完後才會拿到過關必要物品。尋物畫面可能會重複,但每次出現的尋物清單與最終拿到的關鍵物品都不相同。遊戲視角是第一人稱,無法轉動畫面,每個場景都是靜態圖片,沒有頭暈的問題,操作以點按為主,所以許多尋物遊戲除了桌機版,也有平板電腦版。

  聽起來很無聊?其實不然。尋物遊戲都很注重劇情,通常看故事簡介就會想玩,再者尋物遊戲的場景本身也是賣點,因為這類遊戲都有精雕細琢的美術設計,每個場景擷下來都是一幅畫,解謎的機關也有許多巧思,玩的時候不但不覺得無聊,還會很想趕快知道後面發生什麼事;不過玩久熟悉遊戲套路後,會覺得少了點刺激,因為畢竟是靜態遊戲,沒有打打殺殺的機動性。也由於這是休閒遊戲,步調不快,主要讓玩家輕鬆體驗遊戲故事、氣氛和過程,所以這類遊戲基本上沒有死亡機制,也沒有時限內要完成的任務。我玩過不下 20 款尋物遊戲,只遇過一個有死亡機制和限時謎題。另外,尋物遊戲有蠻高的比例是以女性為主角,這在以男性為主角的遊戲界算不常見,大概與遊戲性質有關,因為尋物遊戲以劇情和解謎為主,無論哪種性別為主角,都不影響劇情的好壞和遊戲性,事實上其他類型的遊戲也是如此,只是因為遊戲族群以男性為多,男性當主角比較好賣,特別是戰鬥打殺為主的遊戲,所以很多遊戲喜歡用男性當主角。

文章標籤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 年底就寫好這篇心得了,結果拖到現在才發。)

  喬治‧羅米洛編寫執導的經典恐怖片,成本只花了 11 萬四千美金。上映後票房獲得極大成功,美國賺了 1200 萬美元,全球賣了 1800 萬美元,共計 3000 萬美金。這部片不是殭屍片始祖,但它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殭屍片之一,可以說是為現代殭屍定型的電影。或許很多人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覺得不恐怖,就是一堆臨時演員在那裝神弄鬼而已,但我覺得即使過了這麼多年,它的恐怖氣氛還是營造得很成功。十幾年前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一區 DVD,但當時的 DVD 沒有附字幕,網路上也找不到這部電影的英文字幕。十幾年後,導演已於 2017 年仙逝,YouTube 上也出現了這部電影的高畫質字幕版。為何 YouTube 上有這部電影?這要從發行商說起。原來這部電影的片名不是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而是 Night of the Flesh Eaters。電影未改名前,有打上版權聲明,改了片名後,發行商卻把版權聲明拿掉。美國當時的法令規定,作品必須打上版權聲明才有版權保護。由於沒打上聲明,此片就進入公有領域,變成人人可以複製散布的電影。也因為失去版權保護,雖然此片在票房上獲得成功,但羅米洛沒有從這部片賺到什麼錢,錢全進了發行商的口袋。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年惡靈古堡二重製版要上市,勾起不少老玩家的回憶和新玩家的期待。這篇 fanfic 是外國玩家為了向 RE2 Remake 致敬寫的,人物關係是 Aeon(Ada x Leon),看到以後翻成中文,當作兩個角色相遇的 20 周年紀念。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2017)玩六代的時候,一時興起把自己對遊戲內容的想法寫了下來。這些想法不是攻略,只是對遊戲中的人事物產生的思緒,包括對關卡設計的看法、遊玩感想、角色和劇情的解讀,以及其他有的沒的。當時寫到第三章就停筆了,後來覺得應該有始有終,就在最近把剩下的部分寫完。本來該早點發,拖到惡靈古堡二重製版都出預告了。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片翻成《奪命屍殺》會比《惡靈上身》更貼切,因為《奪命屍殺》很符合電影內容和氣氛。台灣片商總喜歡給電影用幾個固定的形容詞打頭,而不從電影內容和原名去設想片子要給人的感覺,像恐怖片就喜歡惡靈來惡靈去,聽到最後會讓人家覺得「又是惡靈」,就沒什麼感覺了。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靈古堡 6》由七個主角、四個篇章的故事線交錯而成,但四個篇章在遊戲中展現的是相當破碎的劇情,即便玩完遊戲也未必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因為每玩一個篇章,就會忘了上個篇章的細節。再者遊戲對很多事件發生的背景因素都沒有交代,必須看過幕後檔案才會有點頭緒,不過就算看了也很難拼湊出整個故事的架構。玩完遊戲以後,決定整理出六代故事的脈絡。這是一項極為費時的工作,因為要參看四個篇章的遊戲過程和所有檔案資料,再將它們以先後次序連貫起來,前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遊戲的檔案資料在日文和英文版有不同的內容,日文內容要比英文多且齊全,英文版與其說是翻譯,不如說是改寫,所以日文檔案的許多內容在英文版遊戲裡是不會看到的。改寫後的英文檔案用字精煉、讀起來很通順,比起原文直翻英文要好得多,這可能是他們當初選擇改寫的原因。那些被刪掉的內容大致不影響玩家對劇情的理解,不過這裡還是有把那些刪掉的部分參考進去。

  當初玩遊戲的時候沒打算要做這件事,後來想想決定寫出來,這樣以後回頭看這篇文章就知道六代的劇情。敘述中加了自己的翻譯、解讀和註解。在特定名詞方面,除了已經有很好的公定譯名外,不用網路翻譯,因為網路譯名翻得不是很好,音譯上會把一些名字翻錯(因為翻的人只看字幕不聽發音),或是不能適時在音譯或意譯上做出好的選擇。我喜歡看通順的文章,所以就用自己覺得通順的方式翻。整體以時間排序,穿插不同角色的行動。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