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今年度奧斯卡獎的電影,講一個印度貧民窟長大的小孩如何從他的成長經歷中得到百萬富翁題目的答案,以及命運般地與愛人重聚的故事。整體來說比較像一部帶有劇情性的紀錄片,偏重文化與生活面的表達,角色描寫中等。你會比較同情主角在成長和受審過程中的殘酷遭遇,愛情的部分倒沒那麼動人。

  這部片把那種窮到先進國家不能想像的可怕環境真實的展現出來,我想這是它能打進奧斯卡的最大原因。美國人應該無法想像所謂的茅坑是什麼樣子,整個人栽到茅坑去的畫面就更不用說了,另外就是在貧窮地方為了生存和斂財,什麼斷手砍腳的事情都做得出來。這部片是講黑幫搜羅貧民窟的孩子,先教會小孩裝殘廢騙人,等他們學會唱歌,就把他們的眼睛弄瞎,讓他們去外面乞討,因為瞎子能博得更多同情賺更多錢,長得漂亮的女孩就送進妓院當妓女。這樣的事情我想不只是印度,應該是貧窮地區的共同遭遇。一個人窮怕了什麼事都做的出,而不窮的則會做更多的事來讓自己避免陷入那樣的狀況。主人公賈默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欺蠻、暴力、金錢至上的環境中長大,他學會欺騙,也學會了避開欺騙,這也意外成為他的答題技巧。警察說賈默是個太誠實的人,我認為不是,好歹他也當過騙子,他不是個生來就誠實到不會騙人的人,讓他走出墮落的是對愛情的希冀。如果不是因為有那個女孩,他過的可能就是他哥哥那種生活。似乎不管是電影還是現實,身陷泥沼的男人都要有個女人當他奮發向上的動力,就像偶爾聽到新聞說哪個罪犯因為某女性的鼓勵而立誓重新做人,出獄後就跟那女的結婚之類的。愛情的指引總是可以讓故事多一點浪漫和傳奇性,不過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不會有巴不得想看到男女主角趕快在一起的衝動。電影花了一大半時間在講窮人的生活,講得難聽點是在「賣窮」,看完以後你會覺得最好永遠別去印度那個地方,除了髒亂還是髒亂。據時代雜誌報導,這部有奧斯卡提名光環的電影,在印度並沒引起多大迴響。許多印度人覺得電影是拍得不錯,但裡面充滿太多對印度的制式印象,對他們來說新意不足。我覺得這種電影就像文化導覽,跟大家講一下印度還是很多窮人,然後去那裡旅行的時候要小心點。值得看一遍,但一遍也就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ec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