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想寫一篇跟預告片配樂有關的文章,因為預告片配樂一直算是弱勢的一環,國內有不少人對電影配樂頗有心得,對預告片配樂卻隻字不提。預告雖然只是短短的一段,感覺上無足輕重,但它不是那麼好做的:既要融會劇情的精華以吸引觀眾,又不能暴露本片的秘密,為這樣一段精簡的影片配樂的確是一門學問。預告片不像電影慢慢把故事講完,而是緊湊的畫面一個接一個換,情境一個接一個變,情節也不像電影是線性發展,配樂不但要帶出預告的情緒,還得把這一連串相關而不相連的片段連貫在一起。也因此,大部分的預告音樂都是用多方來源的音樂剪輯而成,而非單一的音樂從頭用到尾。
預告音樂的情境指向性都很強,比起電影原聲帶可能更勝一籌。有時候你看電影覺得配樂超好聽,但是等你把原聲帶買回家後就發現好像沒那麼感動了,因為少了「畫面」。預告音樂不會有這種情形,這種音樂會幫你「創造」畫面,聽的時候腦海中很自然會有一連串影像流過,也很容易直接得到情緒上的感動。假如你把預告音樂拿去配上一段不怎麼樣的影片,那段影片搞不好會鹹魚翻身,因為預告音樂本身的敘事力就很足夠,可以把故事的氣氛炒到最高點。
預告片的音樂來源有三種。第一是請專門的公司或音樂家製作,第二是應用已經在市面上流通的專輯音樂,第三是直接援用其他的電影原聲帶音樂。還有一種比較少見,就是用電影自己的原聲帶當預告片配樂,如《魔戒 2:雙城奇謀》跟《魔戒 3:王者再臨》,不過這種例子算是蠻罕見的,絕大部分的預告片音樂都是用前三種方式。好萊塢從這三方汲取他們需要的音樂後,再把這些音樂混合搭用在預告裡,就成了我們聽到的預告片音樂 (trailer music or teaser music)。
第一種音樂的來源我們是沒辦法透過普通管道得到的;這些幫預告片配樂的公司,服務對象也只限於電影、電視或廣播公司,所以除非你要拍電影、電視或是錄製廣播,或是你有特殊管道,不然你是不太可能買到他們的音樂。網路下載是種方式,只是網路上的來源不一定是來自原始 CD,很多是影迷們從預告片裡擷取出來的版本。這些音樂一開始可能是專門為了某部預告片製作,不過對生意人來說,能賣兩次的東西就不會只賣一次,所以它們會一再被重複使用,也因此,不同的預告會有相同的配樂出現。幫預告片配樂最有名的公司要算是 Immediate Music,旗下作品不計其數,《亞瑟王》、《蜘蛛人 2》、《神鬼傳奇系列》、《世界大戰》、《金剛》、《凡赫辛》...,商業大片的預告音樂幾乎都有他們的影子。雖然這些商業片本身不見得有多好看,不過他們為這些電影搭配的音樂真是沒話講的讚。其他還有 X-Ray Dog、Non-Stop、Brand X 等也都是重量級的配樂公司。除了大公司,一些由個人領軍的公司創作實力也不容小覷。如 Robert Etoll Production 與 EggChair Music。Robert Etoll 的作品包括《浮華新世界》、《明天過後》、《蒙面俠蘇洛》、《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晚安,祝你好運》,EggChair Music 則有《惡靈空間》、《鐵男躲避球》、《絕命終結站 2》、《凡赫辛》*、《金法尤物 2》等。這些公司都有把他們的配樂和型錄放在網路上,供人試聽和參考。我一直在想,說不定哪天這些預告片配樂會放在唱片行的架子上販售,因為這些音樂與眾不同,既有濃厚的電影味卻又與電影配樂不同,聽來感受格外強烈,而且不少人對這些音樂有興趣,如果開拓個人市場,公司應該也能賺不少錢吧,只是盜版的問題比較讓人憂慮而已。說真的,這些音樂光是在網路或電腦上聽實在不能讓人滿足,即使網路上能下載到他們全部的音樂,我也會想去買正版 CD。
(*注意預告片的配樂是多方來源,同一部預告音樂可能由兩、三家或更多家公司負責製作,所以他們的作品會重疊。)
第二跟第三種音樂的來源我們都可以從普通管道獲得,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哪段音樂是出自哪張專輯。感謝 SoundtrackNet 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是一個電影配樂資料專門站,裡面提供了各項電影配樂的資訊,包括電影原聲帶、作曲家和預告音樂。此站最大的優點是他的音樂資料庫,裡面把各類電影預告片的配樂分門別類整理,讓你可以快速地依電影名稱找到預告音樂,而且還可以查出該音樂是用在電影院預告 (Thearatical Trailer) 還是電視預告 (TV Spots) 中。電影院預告會比較長,給人的印象也會比較深,電視因為時間寶貴預告都很短,加上我們看電視不如看電影專心,不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兩者的配樂不盡相同,而不同國家的預告片所用的配樂也會不一樣,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是直接沿用原初的預告片。
好萊塢預告片配樂專輯
Unearthed - by E.S.Posthumus
好萊塢非常喜歡用一張專輯作為他們的預告片配樂,這張專輯叫 Unearthed,專輯本身其實跟電影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跟世界古文明有關,裡面每一首曲子都是以世界各地的古都為名,音樂則試圖呈現出該座古都的意象;若把這張專輯定名為「神遊古文明」是很適切的。或許是這張專輯獨特的電子古典風,和其蘊含的濃重情緒與強烈的情境召喚力,讓好萊塢對它愛不釋手。最初我是從《出軌》的預告片聽到它的音樂,當時一聽到就無法自拔,非得要知道預告中用的音樂出自何方不可,最後終於在網上找到了 Unearthed 的官方網站,那時候官網有放幾首曲子在網上供人試聽,聽完以後立刻就訂了一張,裡面的音樂果然不負期望,每一首都是值得聽的曲子,沒有垃圾曲目。相信聽過這張專輯的人都會同意,它是一張很有「份量」的專輯。Unearthed 是在 2001 年發行,最早只能在它的官網訂購,連亞馬遜也沒賣,等亞馬遜引進時我已經聽了一年多了。現在官網已經把整張 CD 都放上線給人試聽,可能是佳評如潮的緣故吧,而且他們當初就是從網路崛起的。即使是這樣,也不會影響人想要買它的衝動。Unearthed 真的是一張兼具聆聽和收藏價值的 CD,更可說是一項後現代藝術的產物。
Unearthed 的作者是一對兄弟,Helmut & Franz Vonlichten,這對兄弟可說身世如謎,除了官網的簡介外無從瞭解他們的背景。雖然這兩兄弟看起來除了 Unearthed 和一些零星的作品外,似乎沒有其他成就,但有人在美國版權協會 (ASCAP) 查出他們早已為電視節目製作過上百首曲子,而且他們的真名應該是 Jeffrey & Robert Pfeifer,這些在官網的簡介裡全都沒提。為什麼他們要隱藏自己的真名沒人知道,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藝名比較酷吧,至於為何要隱瞞豐富的創作經驗,可能是不想炫燿自己 (所謂藝術家總有股自己的矜持)。
Unearthed 專輯採用的作者名稱是 E.S.Posthumus。E.S.是 "Experimental Sounds" 的縮寫,Posthumus 的意思是 "all things past" (逝者已矣)。前者闡述了他們的音樂哲學,後者則呼應了專輯中講述的古文明。這張專輯曾被使用在《決戰猩球》、《關鍵報告》、《蜘蛛人》、《出軌》、《夜魔俠》、《時光機器》、《駭客任務 2:重裝上陣》、《浮華新世界》、《國家寶藏》、《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等電影的預告片中。用在《出軌》裡的音樂是 "Nara",算是這張專輯的成名曲。
Unearthed 曲目來源介紹:
1. Antisaa【安提莎】
位於希臘的萊斯沃斯 (Lesbos) 島,是愛琴海詩人兼音樂家泰爾潘德爾(Terpander)的出生地,一般認為他是琪塔拉琴(Kithara,一種希臘七絃琴)的發明者。據說安提莎原本是一個島,它的命名來由有種有趣的說法:萊斯沃斯的本名是 Issa,安提莎 (Antissa) 的命名是為了與其相對,就像安提帕羅斯 (Antiparos) 和安提費洛斯 (Antiphellus) 命名的方式一樣。
2. Tikal【蒂卡爾】
馬雅古典時期第一大城。蒂卡爾的意思是「地方之音」(Place of Voices) 或「地方喉舌」(Place of Tongues),曾歷經多代國王修築增建。馬雅遺蹟裡最富麗的神廟與王宮皆位於此處。
3. Harappa【哈拉帕】
哈拉帕位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薩希瓦爾 (Sahiwal) 縣西南境內,屬於印度河河谷文明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約在西元前 2,500 年前興起。經考古學界對該地已出土的文物考證,哈拉帕是個曾擁有高度文明的城市。全盛時期,城內有供飲用的水井,棋盤式街道上建著多層樓房,房舍配有沐浴區、廁所、污水處理系統。哈拉帕也出現了人類最早的玻璃製品,並發展出了製鐵技術。這個遺址也首度顯示,當時的人已會在陶器上草草寫上抽象符號 (Indus script),這些符號至今仍在解讀中。
4. Ulaid【烏萊德】
烏萊德原是愛爾蘭的一個種族,以愛爾蘭阿爾斯特省 (Ulster) 命名。阿爾斯特故事 (Ulster Cycle) 即是在講烏萊德族英雄時代的傳說。
5. Ebla【艾卜拉】
敘利亞北部的一座古城,該城最著名的是 1970 年發掘出的「創世泥板」,板上刻著 Lugal (至大者) 從無變有創造了宇宙。此文物的出土推翻了聖經創世紀的故事起源年代,在考古界引起不小的震撼。
6. Nara【奈良】
著名的日本古都,位於日本中西部,為內陸縣,從佛教傳入日本 6 世紀的飛鳥時代至 8 世紀的奈良時代繁榮昌盛,是當時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許多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佛寺與國寶級的佛教建築皆位於此處。
7. Cuzco【庫斯科】
座落於祕魯南部,為古時印加帝國的首都,周圍被安地斯山環繞,是一座高海拔城市。根據印加傳說,庫斯科是由曼高基柏 (Manco Capac) 所建。曼高基柏是太陽神之子,他有一個兄弟叫帕查卡馬克 (Pachacamac)。曼高基柏和帕查卡馬克被太陽神送往地球,他們手持金杖從一個洞窟裡出現。太陽神要他們在地球上找一個地方建太陽神廟,神廟必須建在金杖陷落下去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庫斯科。另一個傳說是,曼高基柏是印加創始之神維拉科查 (Viracocha) 的兒子,他和兄弟姊妹們原本住在離庫斯科不遠的地方,後來他們聚集了自己的親族和其他部落,征服了庫斯科山谷的部族。
8. Nineveh【尼尼微】
亞述帝國的首都,位於底格里斯河河邊。古時亞述一位國王阿叔巴尼帕在此建了一座圖書館,它是古代留存下來規模最大的圖書館,裡面收藏了約兩萬到三萬塊的泥板書,上面刻有楔形文字。就像現代圖書館一樣,這座圖書館也有依內容分類,亞述人還在這些泥板上加附標籤,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資料,圖書館裡每個房間的門旁甚至還設有目錄泥板,簡述房間裡的收藏。西元前 612 年,尼尼微被巴比倫和米底亞攻破,亞述帝國就此滅亡。
9. Lepcis Magna【列伯提斯‧馬格納】
列伯提斯‧馬格納位於北非的利比亞,靠近地中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最早由腓尼基人在西元前一千年所建,後來成為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經濟重鎮,也是羅馬皇帝路西斯‧瑟提米斯‧塞維魯 (Lucius Septimius Severus) 的出生地。該城市以農產品著稱,特別是橄欖油,是當時最暢銷的產品。西元 365 年,一場大地震重創了列伯提斯‧馬格納,但真正讓此城衰敗的原因是後來一支日耳曼民族的入侵,爾後它又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領土,但往日的繁華早已不再。到阿拉伯帝國時期,列伯提斯‧馬格納已近乎荒廢。
10. Menouthis【曼諾提斯】
又稱為東坎諾帕斯 (Eastern Canopus),是一座消失的古埃及城市。曼諾提斯原位於尼羅河口,為地中海進入尼羅河的貿易樞紐,藉著地利之便發展繁榮,後來整座城市卻忽然消失的無影無蹤,雖然從古書中可得知它的存在,但卻始終沒被人發現,直到 1998 年才被考古學家從水底發掘。學者們認為當時必定發生了一場大災難,才會讓這座繁榮的城市消失地那麼徹底又那麼突然。有人說那場災難是一場大地震,也有人說是尼羅河氾濫時造成的大洪水。不管是哪種災難,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災難造成的損失無可計量。「出水」的諸多古物中除了建築物外,還包含了雕像、瓶瓶罐罐、金幣和珠寶,其中金幣是個證明曼諾提斯迅速沉陷的關鍵,為什麼呢?考古學家解釋:因為普通人不會隨便把珍貴的金幣掉得到處都是 (這麼說他們發現的珠寶沒有掉得到處都是了?)。
11. Estremoz【埃斯特雷莫什】
位在葡萄牙中部的埃武拉 (Evora) 區,以白色大理石和陶器聞名,十三世紀時該處曾建有一座能俯瞰全城的城堡。十七世紀中葉,葡萄牙的布拉剛薩王朝為反抗西班牙的統治,發生了獨立戰爭 (War of Independence),葡萄牙靠著埃斯特雷莫什的防禦,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在十九世紀的兄弟戰爭 (War of the Two Brothers) 中,埃斯特雷莫什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12. Pompeii【龐貝】
就是那個被岩漿淹掉的城市。龐貝城發源於西元前八世紀前葉,位在義大利的拿坡里省,西濱那不勒斯灣,北臨維蘇威火山。最早來到此地的是腓尼基人,而後又歷經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統治。西元 79 年 8 月 24 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岩漿與火山灰埋掉了整個龐貝城,此後龐貝城被人遺忘了一千多年,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意外被人掘出殘片,才又重見天日。
13. Isfahan【伊斯法罕】
又名艾斯法罕 (Esfahan),位於伊朗境內,古時以地毯、手工紡織品和銀絲飾品著稱。七世紀中葉,伊斯法罕被納入阿拉伯帝國版圖,作為省會,十一世紀時落入塞爾柱土耳其人手中,成為該國首都,到了十三世紀,伊斯法罕被蒙古人征服,十四世紀時又被帖木兒攻克。進入薩非王朝 (Safavid dynasty) 後,飽經戰亂的伊斯法罕開始復甦,1598 年阿拔斯大帝在位時將伊斯法罕立為首都,開啟了它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波斯人甚至稱它為「半個世界」,意即看到伊斯法罕就相當於看過半個世界。後來阿富汗在 1822 年攻破了此城,對其燒殺擄掠,伊斯法罕自此迅速衰敗。
註:先前網路上已有人針對這些曲目介紹過他們的背景,但是內容有些謬誤和闕漏,其他網站在引用時也不詳察,所以我重新全部查一遍。這些資料大部分來自英文網站,少部分來自中文網站和書籍,在查的過程中我儘量選擇比較可信的來源,但網路資料紛雜,可能難免會有些錯誤,知道的人請不吝指證。
心得:
我想多數人聽完這張專輯的感覺,恐怕會覺得比起古文明,它更像一張好萊塢電影配樂專輯。的確,畢竟好萊塢電影已經給了我們先入為主的感受,加上也沒幾個人真的去過專輯裡的古都遊覽,有幾個古都一般人甚至連聽都沒聽過,要體驗音樂試圖創造的古文明情境是有點困難的,不過裡面有幾首真的讓我覺得蠻有古文明味道,像 Pompeii 聽起來還真的很「龐貝」,音樂裡激動的情緒似乎在說著龐貝被岩漿侵襲的那一刻。Ulaid 在我眼前創造的影像是一幕幕的古蹟場景,只是我老覺得這些古蹟應該是位於沙漠而不是愛爾蘭,即使音樂中有風笛我也不覺得是;Cuzco 聽起來很有南美風,其他首我就感受不出什麼古文明味了。整張 CD 屬於重口味,可能不太適合喜歡輕快小曲或是舒緩心靈音樂的人,但它的特別性是無庸置疑的。剛買來時,我比較喜歡 Ulaid、Nara、Lepcis Magna、Pompeii 這幾首,後來聽久了,發現 Antissa、Ebla 也很棒,尤其是 Antissa 開場的那段吟唱,好像開啟時空通道帶你回到過去,進入古城的輝煌時代;結尾的 Isfahan 則像是影片告終階段,字幕出現,這趟神遊古文明的旅程也告一段落。
Epicon - by Globus
這張專輯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是今年七月在英國發行的。Globus 是由 Immediate Music (以下簡稱 IM) 旗下的製作人、作曲家、歌手組成的一個樂團,由於 IM 的音樂廣受好評,他們決定發行一張大眾 CD,就是 Epicon。Epicon 的曲目以 IM 所作的電影預告音樂為本,融入歌唱及節奏感重新演出,大體上仍保有 IM 音樂的本質,但比起原始的 IM 音樂更接近流行樂;少了點商業片的氣勢恢弘,多了份搖滾味。我還是比較喜歡原始的配樂,不過 IM 願意釋出大眾 CD 已屬難得,而 Epicon 的表現比起一般的流行樂來說,還是不同凡響,對 IM 音樂有興趣的人不妨買來聽聽。